多年來因為家族性遺傳疾病受苦,懷孕本應該是滿心期待新生命的到來,卻整天提心吊膽,祈求上天保佑這一次會有好的結果,第16-20周的羊膜穿刺,或是提早在第10-12周的絨毛模採樣,若天不從人願,不忍下一代受到同樣病魔的纏身,只能忍痛跟孩子說再見,一次兩次後,就再也不敢奢望自己能擁有孩子。
有家族性遺傳性疾病真的就不可以擁有自己的孩子?
以下有兩種方式,提供給還在碰運氣和祈求上天的您們:
1.著床前基因診斷(PGD):
結合試管嬰兒、囊胚培養、切片以及分子細胞遺傳學的技術,讓處於高基因危險群的夫妻在懷孕前就知道孩子沒有遺傳到家族疾病。
- 海洋性貧血(Thalassemia)、脊髓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血友病(Hemophilia)、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rophy,簡稱SCA)、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法布瑞氏症(Fabry Disease)、神經纖維瘤第一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簡稱NF-1)、甘迺迪氏症(又稱脊髓延髓性肌肉萎縮症Bulbospinal muscular atrophy)、軟骨不全症(ACH)、第二型黏多醣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II,簡稱 MPS-II)、亨汀頓氏舞蹈症(Huntington Disease)、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非酮性高苷胺酸血症(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先天性紅綠色盲(Color Blindness)、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簡稱CAH)。
更多內容:擁有健康寶寶不是夢
- 若探針無法製作或是此種家族性遺傳疾病目前技術尚未檢測,我們還可以選擇受贈。
2. 受贈卵子/精子
在傳統血濃於水的觀念下,夫妻經歷多少次爭執、內心經歷多少次煎熬和在棉被裡流過多少淚水,才能夠踏出受贈的第一步,台灣諺語中「生的放一邊,養的恩情大過天」或許可以給予一點點安慰。
曲折的人生充斥著很多挑戰,因為曲折我們更應該懂得即時轉念,用不同的角度觀看,會發現那個跳不出框架的自己有多麼不快樂,跳出自己內心的框架吧,你會發現其實幸福就在轉角。
回借卵懶人包~
全站熱搜